每天学一个金融知识:贷款核销
“贷款核销”
01贷款核销是什么意思
贷款核销指银行内部账务处理过程,即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冲销不良贷款。贷款核销后将不再在资产负债表上计量,即“出表”。贷款核销只是银行内部账面上的处理,核销后并未免除贷款人的还款义务,并不意味着一核销银行就放弃了债权,而是继续保留追索权,也就是“账销案存”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,往往存在认为不良资产核销后就不需要再进一步追索的误区。
02核销的适用情况
人确实无力偿还 当债务人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,经过多方努力仍无法找到有效的还款来源,且预计未来也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时,银行可能会考虑对该笔债务进行核销。例如,债务人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倒闭,资产被清算后仍无法足额偿还银行贷款,银行在确认无法收回剩余欠款的情况下,可以进行核销。
符合核销条件 银行通常会根据监管要求和内部规定,对不良贷款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,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能进行核销。这些条件可能包括贷款逾期时间较长、经过多次催收无果、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等。例如,一笔贷款逾期超过三年,银行已采取了包括诉讼、强制执行等所有可能的催收措施,但仍未能收回欠款,此时银行可能会按照规定对该笔贷款进行核销。
03贷款核销与征信的“纠葛”
贷款核销与个人征信有何关系?答案是关系紧密。一旦贷款被核销,你的信用报告上就会出现“已核销”或“核销债务”的记录,这无疑是一大信用污点。以下是核销对征信的3个具体影响:
信用评分下降:核销记录会直接影响你的信用评分,使得未来申请贷款或信用卡变得更加困难。例如,核销记录可能导致信用评分下降50-100分,具体数值取决于信用评分模型和核销金额等因素,信用评分的下降会使得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的利率上升,甚至被部分金融机构拒贷。
法律诉讼风险:即便贷款被核销,银行仍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继续追讨债务。根据《合同法》等相关法律规定,银行可以申请强制执行、查封借款人资产等。例如,某银行曾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一笔已核销的贷款,最终法院判决借款人需偿还全部债务,并承担相应的利息和罚息。
信贷活动受限:核销记录会影响你在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,如申请其他贷款或信用卡时,金融机构可能会更加谨慎,要求提供更多的担保或提高利率。资产风险:在极端情况下,你的资产可能会因银行的追讨而被查封或冻结。